古人談讀書二則的翻譯及原文(古人談讀書二則全文翻譯)
古人談讀書二則的翻譯及原文(古人談讀書二則全文翻譯) 时间:2025-07-05 07:23:29
1、譯文: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,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、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。
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,學習不覺得滿足,教人不知道疲倦。
我曾經說讀書講究“三到”,即讀書時要專心,要認真看,要誦讀。心思不在書本上,那麽眼睛就不會仔細看;心和眼既然沒有專注統一,卻隻是隨隨便便地讀,那麽一定不會記住,就算記住了,也記不長久。這三到中,心到最重要。若心神集中了,眼和口還會不集中嗎?
士人讀書,第一要有誌向,第二要有見識,第三要有恒心。有誌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;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,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,像河伯觀海,井底之蛙觀天,這都是沒有見識的;有恒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。有誌、有識、有恒,三者缺一不可。
2、《古人談讀書》是三則關於古人讀書的言論總編,從《論語》、《訓學齋規》、《曾文正公全集》三部文獻中總結古人讀書的方法。
原文: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。
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默而識之,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。
餘嚐謂:讀書有三到,謂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心不在此,則眼不看仔細,心眼既不專一,卻隻漫浪誦讀,決不能記,記亦不能久也。三到之中,心到最急。心既到矣,眼口豈不到乎?
蓋士人讀書,第一要有誌,第二要有識,第三要有恒。有誌則斷不甘為下流;有識則知學問無盡,不敢以一得自足,如河伯之觀海,如井蛙之窺天,皆無識者也;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。此三者缺一不可。
免責聲明: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!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